

語言上的差異,一直是很多朋友在瀏覽海外作品受阻的一大原因,而這種苦惱往往會在觀看“學習資料”時達到巔峰。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,大伙始終將各路為愛發(fā)電的漢化組視作指路明燈。但——即便存在語言障礙,倒也不一定完全無法溝通。日推當年曾經流行過很長一段時間所謂的“偽中國語”,先讓各位朋友大致感受一下:中文:“你明天去哪?”日文:“貴方は明日何処に行きますか。”偽中國語:“貴方明日何処行?”。沒錯,從國人的角度來看,這種所謂的偽中國語的一大特點就是“我不懂日語,但我又好像看懂了他在說什么”。畢竟日文雖然主要以平假名和片假名組成,但日常使用中依然會包含大量的漢字,“偽中國語”的最大特點,便是將正常日語句子中的假名去掉,用日語中的漢字來構成一個完整的句子,最終呈現(xiàn)出的效果就是上面這樣。當然,問題也是很明顯的,這樣的句子不僅語法上存在問題,甚至會給人一種在看文言文的感覺,往往需要花上一番功夫才能確切了解句子的含義,甚至有時候看半天依然不知道偽中國語句子到底是個什么意思。他說的應該是“全家”吧?單從這一點來看,日本人在非主流上確實要比我們走的要更遠。當初大伙即便用了火星文,一般也是放在QQ昵稱或者個性簽名上,你要說日常全用這個,且不說你認不認識,先問問你的輸入法再說話……